世界上共有6种麻疯病?它们究竟是什么?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麻疯病!但是这种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和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造成的慢性传染病,传播方式通过唾沫引起。这种疾病也被称为麻风、疠风、癞病,照医学名称为汉森病 / 韩森氏病(Hansen's disease)。麻疯病英文名源自于拉丁文“lepra“,意义——鳞片。另外代号汉生病源自于巡查到麻风杆菌的医生格哈德·阿玛尔·汉生。

(图片摘自Youtube)

据悉,受感染初期基本上不会有任何症状,直到5年-20年之后身体部位:呼吸道、皮肤、眼部、神经系统才会出现负面影响,长出肉芽肿。严重者会失去知觉,四肢不断损伤甚至截肢,身体虚弱,视力变差。参考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共有18万慢性案件和23万新案例。相较于1980年代,慢性案例有所改善,数量也减少了500万之多。在2000年,共有1600万病患得到治愈,彻底康复。

(图片摘自Youtube)

麻疯病症状主要侵蚀皮肤、神经和粘膜等器官,严重者甚至会攻击内部组织,器官。至今估计病患者已经有10亿之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麻疯病被归类为6种分类:结合样型(TT)、界线类偏结合样型(BT)、中间界线类(BB)、界线类偏瘤型(BL)、瘤型(LL)。而这些类型初期都被认定为未定类(I)。以下是6种分类:

 

(图片摘自知乎)

1.结核样型(TT)

这种形态是最多出现的,很常见,损害区域为皮肤和神经系统。皮肤观感会有红色斑块、圆形不规律。皮肤表面干燥,毛发脱落,有的会有鳞片式物体。有些部位失去知觉。

2.界线类偏结合样型(BT)

皮肤损伤,有斑块、斑疹。基本上和结核样型没差别,但是皮肤有毛发。皮肤损伤方面有空白区,那一区块周围有卫星状损伤。皮肤损伤感觉很明显。

3.中间界线类(BB)

皮肤损伤严重,掺杂了斑疹和浸润性双倍损伤。皮肤多色调和形态,有卫星状、倒碟状等。有的患者面部皮损像蝙蝠状体,这种症状被称为"双型脸面"。皮损和神经损伤都不平等。这类型患者有几率成为结核样型或瘤型。

4.界线类偏瘤型(BL)

皮损有斑疹、结节、弥漫性浸润等。面积分布广泛,不对称。有空白区,浅神经肿大,多发不对称。晚期界线类偏瘤型患者皮损片状,面部像"狮面",鼻中隔溃疡,病情有可能危害内脏。

5.瘤型(LL)

早期皮肤损伤为浅色斑疹,边缘模糊,分布对称。可能会常常感到痒,感觉迟钝。

中期,皮肤出现斑疹和弥漫性浸润,表面光亮,分布很广。

晚期,弥漫性浸润看起来更加明显,面部增厚,感觉障碍和较少流汗。

6.未定类(I)

所有患者的早期情况,少量浅色斑疹和不同程度的浅感觉障碍。

(图片摘自哔哩哔哩) 

医术发达之后,麻风病能够被治疗康复。对于少菌型麻疯病患者,他们需要食取二胺苯砜(Dapsone)及利福平(Rifampin)长达6个月。对于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需要服用12个月的利福平、二胺苯砜及氨苯吩嗪。药物治疗法运用多重药物合并疗法(Multidrug therapy)降低药强度和提高治疗效率。

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