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二手、回收物这么有市场?!回收达人揭放弃高薪去“收垃圾”的原因!

高薪工作与兴趣之间,你会选择哪个?

环保专员曾维雄过去曾与数名友人穿着工作制服,趁着午休时间,在老板不知情下,替他人进行回收工作。当时是因为兴趣使然,没想到一做就做了约6年之久。

从2013年末开始接触回收的他,如今已是二手物品、资源回收中心Artemis Space的老板。

初次尝试回收获不俗反应

当年,会计科系出身的曾维雄与住在附近的友人一起分工合作,分别负责安排交通、宣传等,首次展开“回收行动”,并且获得不俗的反应。

“我们发现很受欢迎,一个星期累积下来,我可以载到700至800公斤的回收物。”

“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扣掉罗里载送的费用等等,才发现我们三个人做了6至7个小时才赚20多令吉。”

从数字上来看,也许大部分人会觉得这份“工作”十分不值得,耗时间、耗精力,收益却少。但曾维雄说,当中得到的经验是很宝贵的,赚多少钱并不重要。

全心投入回收领域

曾维雄后来离开原本的白领工作,全职转做回收行业。他运用自身科系背景的知识,把回收物的种类细分,再转交给不同的处理单位,从中获益。虽然收入总比之前20令吉来得好,但回收工作依然相当耗时。因此,曾维雄只好再思考及研究更为合适的回收作业程序。

俗话说熟能生巧,曾维雄后来发现,每件回收物的处理方式需跟着各自的时间成本进行规划,才能最大地发挥每件回收物的价值,并且成功渐渐提升营业额。

“有些回收物可以花时间处理,有些回收物就不需要,就把回收物卖出去,收到钱就好。”

“就比如说电脑。一个已经不能用的CPU在拆掉后,里面的每个零件,它损坏的程度不同,能卖出的价格又有不同,那这些就需要花时间整理。”

活用过去累积的知识及经验

虽然曾维雄选择了一条看似和“会计”毫不相关的行业,但他认为,当中也有共同之处。

“你把你的资源(回收物或二手物品)交给我,资源到我手上,同时我还有其他成本存在时,我就需要决定要如何将这些资源配置出去。跟银行的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一样的道理。”

凡是都要精打细算的他,自认不擅长“做生意”。曾维雄认为自己缺乏了生意人的冒险精神,过去也错过了不少机会。 

从未想过放弃

曾维雄坦言,在踏入此行业6年期间曾有过瓶颈,但自己从未想过放弃。与其“吃回头草”重返职场,他选择不断尝试,寻找最佳的应对方式。

如今,二手物及回收行业在大马愈来愈普遍,但曾维雄表示,自己并不担心会被“抢顾客”,而是把竞争化为共生(symbiosis),互相吸取养分、互惠互利。

他说,即使在分享着同一批顾客,但他相信每家二手店里头的贩售商品绝大多数是不一样的,不会出现重复,而他也会向同行们购入一些二手物品,盼能使大家继续共存在本地二手市场里。

拥有看准市场的“慧眼”

在人人追求“新颖”、“潮流”之际,二手物要如何“脱颖而出”?曾维雄说,他从来不曾把二手物当成二手物来卖,而是会细心地将每个商品进行分类,再为不同类别的商品设下不同的价位,才能“物尽其用”,发挥该商品最大的价值。

他也笑称,有不少“假文青”或年轻人都会来购买一些80、90年代复古的衣饰、以前十分盛行的卡带(cassette tape)、黑胶唱片等等,因此这类二手物品仍有一定的市场及其价值。 

*照片及内容由谈谈网归有,若想参考请附加此文的链接。谢谢!

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