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单位In Collaboration With

吹奏《荣光》悼女王,香港男子被以煽动罪逮捕

英国女王国葬举世瞩目,香港一名男子因在英国总领事馆前吹奏《愿荣光归香港》与英国国歌遭到逮捕。香港市民追悼女王,部分人士批评为「恋殖」,港区人大、香港议员陈曼琪更促香港加速「去殖民化」,引发议论。

香港警方周二(9月20日)证实,英国女王国葬当日,一名香港本地男子在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前以口琴吹奏《愿荣光归香港》以及英国国歌,被警方以涉嫌「作出具煽动意图的行为」为由逮捕,目前仍扣留调查中。

英女王被不少香港人称为「事头婆」,她的辞世引发许多香港人追思。有意见认为这也是一种另类的政治表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周一名(19日)举行国葬,举世瞩目。综合港媒及外媒报导,当晚约6时起,已有香港市民陆续到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外聚集,观看女王国葬直播,亦有人献花、点起蜡烛致哀,气氛大致和平。

晚间8时左右以后,一名男子在领事馆附近以口琴演奏《愿荣光归香港》以及英国国歌,现场哀悼者为之鼓掌,并亮起手机灯应和,许多人随后高喊「天祐女王」以及「香港人加油」等口号。其后,该名口琴手遭到警员截查,带上警车。另有警员以水淋熄领事馆外的哀悼烛光。

《愿荣光归香港》是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期间,示威者广为传唱的歌曲,歌词包含「时代革命」等,被视为该场运动的象征之一。与之相似的「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抗争口号,在2021年曾被香港法院裁定「带有分裂国家的意思」。

香港警方表示,现年43岁的彭姓男子因违反《刑事罪行条例》第9条遭到逮捕。《刑事罪行条例》最早可追溯至香港殖民时期。其中下第9及第10条自审判1967年「六七暴动」的左派分子后便没有再用过,本月稍早,因「羊村绘本案」遭判19月的5名香港言语治疗师,即是被以《刑事罪行条例》 下的「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判处罪成。煽动罪也被部分专家指,未来恐会更常被运用作为针对异见人士的工具。

长期关注香港人权的日本明治大学比较法研究所访问研究员潘嘉伟则表示,市民因吹奏乐曲遭到逮捕,证明了香港日益收紧表达自由,「更趋大陆化,与中国大陆言禁的做法完全壹样」。

潘嘉伟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更讽刺的是,只是演奏音乐都可以被说成是『煽动』,只要是当权者认为你会『煽动』,那就是『煽动』」,批评香港当局「充分表现出极权社会的做法」。

从「恋殖」到「去殖民化」?

作为英国逾150年的殖民地(1841年至1997年),香港是亚洲地区哀悼英国女王反应最显著的地方之一,许多香港人更亲切称呼女王为「事头婆」(老板娘之意)。连日以来,大批香港市民前往英国总领事馆排队致哀。根据《明报》报导,吊唁册在短短6天内累计逾1.3万人签署。这也是香港自新冠疫情爆发限制聚众、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少见的市民自主聚众行为。

针对港人致哀女王,有意见解读这是另类的政治表态,间接表达对于北京与现况的不满。一名排队哀悼女王的市民日前在接受香港《Now新闻台》访问时表示:「我的目的就是来纪念这伟大的领袖,你看看有这么多人就知道了,这个叫民心,这就是民心所向。」部分建制派人士批评,这些是所谓的「恋殖」行为。

隶属香港中联办的《大公报》上周发布社论批评,「反中乱港分子以及反华媒体是在进行一场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意图通过一些『黄丝』的反应以及相关报导,去编造港人对『殖民统治时期的美好回忆』,并以此来攻击国安法实施之后的香港特区新局面。」

《信报》专栏亦引述消息指,港府内部曾有「非正式讨论」过「去殖」,提及要改名《伊利沙伯女皇弱智人士基金条例》,但尚未有结论。

香港亲北京立场的《文汇报》报导,港区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曼琪周二(9月20日表示,已于19日分别去有关官员,要求特区政府加快完成本地法律「去殖民化」。

据报,陈曼琪表示,希望港府能加快落实本地法律「去殖民化」,诸如「女皇陛下」及「国务大臣」等带有殖民色彩的字眼应当尽快删除,以正确反映香港特区的宪制秩序,落实本地法。她指,在「爱国者治港」大原则下,港府应提出「去殖民化」具体时间表、路线图,并定期向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和社会大众汇报,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于1997年回归后,部份法律条文至今仍存有「女皇陛下」、「国务大臣」等字眼。「香港01」报导指,根据香港法例第1章《释义及通则条例》附表8,在任何条文中对女皇陛下、皇室、官方、英国政府或国务大臣的提述,须被解释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如果涉及特区土地的所有权、中央政府负责处理的事务或是中央与特区的关系,则须被解释成中央人民政府或其他主管机关,「因此保留这些字眼在法律的执行上不构成问题,分别在于政治观感。 」

对于「恋殖」一说,流亡英国的香港前议员罗冠聪上周在脸书发文表示,香港人对英女王逝世的感伤「是怀缅旧时代的壹种投射,对非中共政权的眷恋,也是对应著刻下『本土』逐渐消逝的香港。」他认为,谈论香港本土必不能回避英殖留下的痕迹,不论好坏。

他写道:「在香港主体性的建立当中,过去经历过的『善治』和过历中的劣质管治,都会内化成为我们对美好愿景的借镜,从而更清楚『我们是谁』。这不就是「解殖」的过程吗?」认为不应否定香港人的集体经历,令「中国是香港唯一的根」的主旋律占据公共讨论对香港的想像。

对于「去殖民化」的声音陆续传出,学者潘嘉伟则告诉德国之声,香港现时的法律和金融制度等,许多都是建基于过去港英时期的殖民政府,所谓「去殖化」的意见实际目的是「意图清洗」、「故意抹去」香港历史。

他表示,此举实际是希望通过所谓「去殖化」破坏香港的文化历史,换来中共语境的用语和表达,形同「令香港被『再殖民』」。

版权声明:本文乃德国之声特别授权刊登之内容,未经许可请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