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比其他动物“聪明”?科学家解释这个原因!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如今的地球是被人类主宰呢?为什么地球那么多生命,唯有人类“长出”了智慧来?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而如今也有科学家针对此给出了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

首先,人类的大脑处理讯息的方式一直没有定论,如今的理论认为,大脑是一种分布式信息处理系统,由紧密相连的不同“元件”,也就是大脑区域构成,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是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号系统来实现

但根据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认为,大脑区之间的信息处理分解为两类,也显示了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不同,解释了人类为何拥有与众不同的认知能力的原因。

(图片来源:YouTube)

“冗余信息”处理方式

第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含了处理听觉,视觉和运动等信息的功能区,这些区域依靠严格的输入和输出方式交换信息,确保信息可重复和可靠的传输。

以视觉为例子,眼睛接受到信息后,会将信息传送到大脑后端的枕叶区域,两只眼睛提供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也就是大脑相关区域收到了大量“冗余”的信息,比如左眼看到一棵树,两只眼看的话也是一棵树,这种处理方式被称为“冗余”或“分享”信息处理。

(图片来源:BBC)

“协同信息”处理方式

但这种冗余是有存在意义的,它能够确保信息的可靠和可重复性,就算一只眼睛的信息出现问题,另一只眼睛也能将信息传送到大脑,这种能力对于生物的生存非常重要。

第二种信息处理方式是,某些类型的视觉信息,需要两只眼睛协作才能接收到,比如一只眼睛看到一棵树,但要知道距离我们多远,就需要两只眼睛的讯息。

这种冗余的处理信息方式为“协同”,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信息整合,并运用大脑的不同区域构成的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协同能处理更复杂认知功能

这种协同的处理方式能够让人脑处理更复杂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学习,工作记忆,社交等。协同作用大量发生的区域包括皮层前部和中部,整合了来自不同区域的信息,相比“感觉”和“运动”功能区,这些区域和其他大脑部分的连接更加普及和高效。

研究团队利用人类和灵长类的大脑成像和遗传分析,“协同”这类通过复杂网络构建信息的能力,并发现一个关键:协同信息处理方式在人类大脑中比例高于猕猴的大脑,而两者大脑对于冗余信息处理的依赖程度相似。

(图片来源:iStock)

人类大脑处理协同资讯为主导

研究也发现两者在前额叶皮质区域(支持高级认知功能的区域)的差异,猕猴前额叶皮质脑区,冗余信息处理更加普遍,人类则是协同信息处理占据主导地位。

而随着演化前额叶皮质的扩张方面,人类比黑猩猩扩张更明显,对于协同处理的依赖程度也越重。

另外,根据遗传数据分析,也发现很多证据,证明与协同信息处理相关大脑区域,更有可能是人类特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和大脑发育与功能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经过这些演化进程,大脑处理协同信息的功能上带来的优势,让人类获得了比其他灵长类更强的认知能力,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人类比其他动物更“聪明”的原因。

文章资料来源:新浪

*部分照片取自网络,内容皆由MOPress平台的MOPress投稿员撰写,若想参考请附加此文的链接。照片或文章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告知,谈谈网必定删除,谢谢!若你也喜欢写作,那就马上加入MO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