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失去初衷沦为迪斯尼摇钱树?《Star Wars:The Rise of Skywalker》看完会人格分裂?

作为星战迷,却对这万众瞩目的完结篇并不是很期待。

原因一:自从迪斯尼收购了卢卡斯影业,并在2015年推出第七集时宣布,接下来每年都会有一部星战电影,并且真的说到做到之后,个人就觉得“Star Wars”这个品牌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沦为迪斯尼的摇钱树了!

说《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完结篇,谁信啊?大家心知肚明,这只是“天行者篇”的最终章,并不代表整个星战会结束,更何况外传要拍的话,都可以拍到2030年啦!

原因二:星战三个三部曲之中,个人最喜欢的还是456,尤其是最早上映的经典第四集《A New Hope》。相比之下,《Return of the Jedi》22年后推出的“前传三部曲”就逊色了一些,比较像是在特效上炫技,而且三集的故事大方向就是描述Anakin Skywalker如何入魔成为黑武士Darth Vader,已知结果的剧情自然少了惊喜度。

至于2015年再推出的“后传三部曲”,从一开始的《The Force Awakens》,以及两年前的《The Last Jedi》,都无法重新燃起当年对星战的那股热爱,甚至觉得所谓的后传三部曲,根本可有可无,因为它并没有对整个星战体系起到任何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与其说觉得今年这部完结篇对《Star Wars》意义重大,还不如说是终于盼到它见好就收了。

后传三部曲故事一直都围绕在一正一邪、一白一黑、一女一男的两个主角Rey和Kylo Ren身上。这两个人在前两集中早已纠缠不清了很久,无论是正面的光剑对决,或远程的精神力交锋,都拖泥带水到一个不行,这也是个人对后传三部曲没什么好感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到《The Rise of Skywalker》,两人终于得做出了断,但还是很不干脆利落到令人怀疑导演是不是受了韩剧的影响(讲笑的,不要认真),星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苦情悲情煽情啊!

作为一个大逆不道的弑父者,Kylo Ren的结局对他来说是求仁得仁。灵魂得到救赎,完全因为他最后一刻的醒悟,既是对他外公——银河系最强魔头Darth Vader由正道转入暗黑系的一个正面回应,也可说是为“天行者”家族抹去污点。令人无比尴尬的是那神来一吻,据说那一幕令无数观众傻眼,包括本人,差点就因此把星战列为太空惊悚片了(也是讲笑的,不要认真)。

因为Darth Vader是永远的偶像,所以当初后传三部曲出现Kylo Ren这个东施效颦的人物时,个人非常不喜欢,尤其在见识到“仁哥”的优柔寡断和婆婆妈妈之后,更是忍不住心里对塑造这个角色的导演翻了数不尽的白眼。但说句公道话,饰演Kylo Ren的Adam Driver在本片对正邪之间的心理挣扎倒是诠释得不错,有掌握到在这么一部非剧情片中发挥内心戏的难得机会。

《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的缺憾不少,最大的毛病就是西帝死而复活却没交待清楚原因,好像就是要找来一个为人熟知的终极大boss让完结篇更有看头,再让Rey的身世更具震撼性就对了,殊不知这样子不顾一切,反而让人置疑导演是不是高估了观众的接受程度,也低估了观众的智商。

整部完结篇就是一出太空寻宝记,间中穿插Rey和Kylo Ren的躲猫猫和大逃杀戏码,讲真的,不觉得太单薄了一些吗?难道迪斯尼旗下电影,无论什么类型都难逃这种老少咸宜的合家欢冒险路线?

片中极力展现的幽默,感觉是延续42年前Harrison Ford饰演的Han Solo负责搞笑的方式,在当年看觉得很好笑,现在呢,抱歉只觉得很老套。

至于最后的大战,无疑呈现了磅礴气势,视觉上满分,但说到底和之前星战电影中的大型战役也没太大差别。盟军最后大举来支援是早就猜到,没什么惊喜不说,那西斯的太空舰队早已备战多时,为何却为何迟迟不出动? 

观看本片的时候,我尝试人格分裂了一下:如果是非星战迷,甚或是第一次看星战片的观众,我会看得开心,因为它的确是一部娱乐片大王 J.J. Abrams拍出来的好看片。

但如果是星战迷呢,我只能对 J.J. Abrams,以及无法参与制作的星战之父George Lucas说声抱歉:《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作为史诗般的星战系列完结篇,最终不过是鸡肋一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黄金三甲还有其他电影观后感,请点这里看更多。

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