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N次!王妤娴:家庭暴力会一直循环!【不!家暴系列专访】

【林缘靖 专访】

新冠肺炎疫情笼罩我国已有逾一年时间,在去年大马首次落实行动管制令期间,人们必须长时间待在家抗疫。对一些人来说,这段时光是美好的,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家中陪陪家人、学习下厨等等。但对于一名家庭暴力受害者来说,则是“外有病毒,內有暴徒”。

(示意图/Pixabay)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使用不同的手法及行使权力,以达到他可以控制另一名家人的目的,这就是家暴。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理事兼督导组组长王妤娴硕士以数学方程式来形容家暴带来的影响:权力+控制=恐惧,且家暴对他们带来的伤害,是伴随他们一辈子的。

(图为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理事兼督导组组长王妤娴硕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妤娴指出,家暴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家暴的手段分为5个层面,除了大家较为熟知的肢体(暴力),其它还包括:性、情绪及心灵、财务经济及社交,这些都有可能是施暴者控制对方的暴力手段。

(示意图/Pixabay)

积极关注妇幼援助课题逾二十年的王妤娴说,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夫妻、亲子、手足、婆媳等。

“能够控制另一方的人,通常在一段关系中属于较拥有话语权的、较强势的,因此他才能够去用不同的行为模式继续控制另外一方,让对方一直被笼罩在这个循环里面。”

(示意图/Shutterstock/The Telegraph)

王妤娴表示,“家暴”是父权文化底下的一个产物。尽管现今社会更加强调“女权当道”、“男女平等”等意识,但实际上的情况或许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虽然多少有变好一些,但碍于社会里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大马的家暴情况未见理想。

(示意图/Pixabay)

“我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一直在强化:男生必须要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女生在家庭中一定是主内、必须从夫从子、不能生气等等……这些刻板印象都会使关系本身不见得可以平等。”

施暴者并非一年365天24小时,每时每刻都在施暴,正是因为如此,家暴很容易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施暴者道歉,受害者原谅且相信“不会有下一次”,再次发生家暴。

(示意图/Pixabay)

王妤娴说,在家暴初期,无论是施暴者或家暴者都会感到错愕,而施暴者也有可能会因此感到抱歉,而向受害者寻求原谅、加倍对受害者更好,迎来一个“蜜月期”,也有可能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继续过着平常的生活,直到下一次的家暴发生。

“其实大部分的家暴受害者,他们要的是‘家暴停止’,意思是不要再有家暴的行为,同时不希望自己家庭破裂。”

(示意图/Pixabay)

为了守护家庭,不少受害者都选择自我催眠“家暴有一天会停止的”,或是自己背上“造成家暴”的罪名,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导致家暴的发生,并思考自己要如何做得更好,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希望“家暴停止”,及抱着一丝希望,期许下一个家暴发生的日子不要那么快到来。

【若正在面对家庭暴力,请相信,你能够停止这一切】

  • Talian Kasih 15999 (24小时)
  • 妇女援助组织 (Women’s Aid Organisation)603 3000 8858 或 WhatsApp/SMS TINA at 018 988 8058 (24小时)
  • 妇女行动协会 (All Women Action Society) 603-78774221 (9.30am-5.30pm) 或 Telenita Helpline 016-2374221(7am – 7pm)
  • 妇女醒觉中心 (Women Center for Change, Penang)04-228 0342 或 WhatsApp 011-3108 4001 (Mon _ Fri, 9am – 5pm)
  • 妇女醒觉中心 (Women Center for Change, Seberang)04-398 8340WhatsApp 016-439 0698
  • (Mon – Fri, 9am – 5pm)
  •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 03-4265 7995 (上午:周一至周五 10am-12pm | 下午:周一、周五 2pm-4pm;周六 2pm-5pm | 夜间:周一至周五 6pm-10pm)

部分照片取自网络,内容皆由谈谈网编辑撰写,若想参考请附加此文的链接。照片或文章如有侵犯版权问题请告知,谈谈网必定删除,谢谢!